编者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路上,湖南展现了怎样的探索与实践?即日起,红网时刻推出《湖南“碳”路观察》专题报道,层层解析湖南节能降碳的经验做法。

中国陶瓷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株洲报道


【资料图】

千年古邑,五彩瓷都,醴陵作为湖南东大门,是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也支撑引领了这座城市迈向县域经济的“千亿时代”,成为醴陵第一支柱产业。

“双碳”目标下,醴陵陶瓷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中国陶瓷之都”,正开启一段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2005年以来,湖南省株洲市高度重视醴陵陶瓷节能,把产业的节能降耗作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路径,从政策引导、氛围营造、资金扶持、创新驱动、目标倒逼机制建立等方面同时发力,全产业链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陶瓷产业迈入低碳时代。

陶润实业绿色工厂

营造低碳发展氛围,打好陶瓷节能政策组合拳

一炉窑火烧了千年,孕育了瓷都醴陵的独特魅力。但陶瓷产业的高污染、高耗能,也给醴陵当地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带来了诸多“痛点”。

因此,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醴陵市持续打出陶瓷节能政策组合拳,推动了陶瓷产业绿色发展。

以目标为导向推进陶业节能。醴陵市严格按照湖南省、株洲市节能降耗目标要求,自我加压,健全了党委、政府陶瓷节能“双控”机制,全域实现了从入园审批、节能审查、环评批复、立项备案到事后监管的全流程动态式清单监管,重点用能单位华联瓷业、华鑫电瓷全部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营造低碳发展氛围。出台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能效对标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首次获得湖南省、株洲市“两型企业”“绿色工厂”认定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举办绿色技术推广交流会进园区活动,推动华联瓷业、华鑫电瓷等陶企建立内部节能管理体系,强制实施能源管理制度,在全市广泛开展节能标兵评选、节能案例征集、能源管理先进单位表彰等活动,全社会节能降耗氛围十分浓厚。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将陶瓷节能降耗作为考核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建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其微电网示范工程、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工业园区能源管理服务平台。

同时,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为十余家陶瓷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税惠赋能陶业节能,为企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资金助力。

醴陵泗汾镇鸭塘光伏发电项目

做优“替代”文章 陶瓷节能降碳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醴陵通过开发利用陶瓷节能“绿色基因”,助力产业“绿色蝶变”,全力建设“绿色瓷城”。

借国家“西气东输”机遇,从2005年开始醴陵实施“煤改气”工程,并建成了西气东输醴陵分输站,通气区内128家陶瓷企业燃煤窑炉改造成为燃气窑炉,年减少能耗30.5万吨标煤,综合节约燃料成本35%-50%。

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火”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绿电”作为清洁能源近年来逐步替代了千年窑火。

高峰陶瓷通过绿色照明改造实现总能耗下降15%左右,泰鑫瓷业采用节电技术年均节约能耗成本1045.61万元……2017年,国家电网醴陵公司以正阳精密陶瓷为首家试点单位,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截至2022年,全市电窑炉累计负荷超过600万千瓦时,占全部生产负荷的60%以上。

2017年,国家电网醴陵公司以正阳精密陶瓷为首家试点单位,实施“电代气”工程,截至2022年,全市电窑炉累计负荷超过600万千瓦时,占全部生产负荷的60%以上。

2021年,醴陵市成功入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文家牌1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明月风电项目和鸭塘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开发了光伏电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等能源资源。截至2022年,全市陶企建成、在建和拟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近60个,新世纪陶瓷、浦口电瓷等企业太阳能光伏年发电总量超1000万千瓦时,阳东电瓷绿色电能自给率达80%以上,带动了更多陶企实施绿电替代。

从“煤”改“气”、“电”代“气”,再到“绿电替代”,醴陵陶瓷节能降碳一步步迈上了新台阶。

醴陵陶瓷自动化生产线

加速绿色制造,激发企业节能内生原动力

阳东磁电专利成果“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技术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阳东电瓷突破等静压干法工艺、氧化焰烧结工艺等新工艺,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等静压生产能力的绝缘子厂家;阳东磁电与阳东生物洁能在国内首创微波高温烧结技术,形成标杆企业培育的“醴陵经验”……

近年来,醴陵市不断强化企业主体性作用,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加速了陶瓷节能进程。

政策扶持、市场竞争倒逼企业绿色转型,而自动化则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选择。

2020年以来,醴陵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工艺和设备升级,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90%以上陶企采用窑炉余热利用技术,综合节能率达到30%左右。

从传统手工到自动生产,既谋效益,又降能耗,众多醴陵陶瓷企业已成为智能制造的受益者。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发展”是醴陵陶瓷产业保持蓬勃生机的生命密码。近年来,醴陵先后认定23家单位柔性引才示范基地,累计引进专家162名,服务企业110家,形成了柔性引才的“醴陵样本”。华联瓷业建立了“华瓷学院”;醴陵市与湖南工大共建湖南工大醴陵陶瓷学院并入选国家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7家陶瓷企业与全国42家高校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这些项目形成了人才引培的“醴陵模式”。

行而不戳,聚势而上。

截至2022年,醴陵已实现陶瓷企业天然气管道覆盖率100%,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全市陶企通过实施设备节能改造工程用电效率提高25%以上。

2020年以来,陶瓷全产业链在保持产值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年能耗逐年降低,从2020年65.30万吨标煤下降到2022年56.81万吨标煤,全产业链能耗下降15%以上。

醴陵陶瓷产业的综合降耗、绿色低碳发展,有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醴陵“碳”路找到了破题的钥匙,绿色发展赋能千年瓷城迈进低碳新征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