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指导的数字化赋能汽车新生态链调研座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资料图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陈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服务处处长白晓,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业人才赋能基地、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器、数字化赋能研发中心主任陆宇杰,天河软件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曾宇波先生出席会议。
会议采用“小而精”的调研座谈会形式,秉承“数智制造新机遇、人才赋能新高度、数字化转型新变革”的理念,围绕宏观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孪生、数字化转型技术等热点问题开展深度研讨,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50余位汽车领域工艺专家、2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
在上午的领导致辞环节,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陈新从战略视角深入剖析了数字化赋能汽车新生态链的现状和未来。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胜负手”。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正是工信部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希望各方以此次调研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更多发展成果,助力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开创发展新局面。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 陈新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产业人才赋能基地、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器、数字化赋能研发中心主任陆宇杰在发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器数字化赋能专项工作介绍》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各企业应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行业新需求和新痛点,持续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努力为制造业提供更优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产业人才赋能基地、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器、数字化赋能研发中心主任 陆宇杰
天河软件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曾宇波先生围绕“安全可控研发数字化平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主题分享,介绍了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赋能制造业的价值。
曾宇波
曾宇波先生从中国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状出发,指出研发的投入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需要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柔性制造能力。同时阐述了研发类工业软件依赖进口、严重被“卡脖子”的状况之下,研发数字化工具的安全可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曾宇波先生还在调研交流会上提出新观点——“CAD国产替代的三个思维”,即底线思维、韧性思维和优势思维。
底线思维: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国内制造业企业如何才能不因为国外研发工具断供影响企业,特别是央企、军工和大型国企的正常经营不受影响?
企业已经生成的数据的价值远远大于工具的价值,如何保证这些数据即使在最极端情况下,在国外工具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国产工具依然能继续使用?
韧性思维:
我们做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并不是为了追求“脱钩断链”;正好相反我们就是要通过追求不被“卡脖子”,形成产业链韧性,从而避免我们在全球经济循环中被“脱钩断链”。我们一手抓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一手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更稳定的产业生态韧性。
优势思维:
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结晶,也是一种特殊工业产品。国内工业市场广阔、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发展的纵深层次丰富,这是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战略优势;
只要工业软件与国内工业行业深度融合,同时重视知识产权,健全市场监管,中国的工业软件产品就一定能伴随中国工业的发展而一起强大并走向全球。
在这三个思维指导下,天河软件在产品及服务上做出的成果,也更符合国内企业发展需要:
1.天河软件自主研发的国产THCAD软件,拥有超强兼容性,零成本切换AutoCAD,自由导入Solidworks、Catia、Nx、Creo、Revit、lFC等文件,同时天河THCAD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软硬件生态兼容,全面适配,保障国内企业重要研发数据的延续和使用。
2.天河THCAD内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参数化驱动2D+3D,智能引导使用,支持以标准化、参数化、系列化为基础的大规模定制设计方法论,大大提升研发设计效率。
3.不使用美国ITC开源技术,使得内核安全可控,再也无需担心被其他国家用技术“卡脖子”。
4.天河软件深耕工业软件领域二十余年,将国内制造业实操经验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速度快,超稳定、更智能的国产工业软件,持续为制造业客户的研发设计能力赋能。
天河软件作为安全可信的工业软件及云应用提供商,深耕工业软件已近三十年,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产品和云服务覆盖CAD、CAPP、PLM、数字孪生工厂领域,拥有三大系列百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河软件涵盖从设计到工艺,从工艺到研发管理,从研发管理到生产制造,再到质量管理的全系列数字化精益生产解决方案,已在航天航空、兵器军工、高铁机车、船舶制造、电站能源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大量的标杆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