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徽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截至5月末,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978.31亿元、1.28万户(次),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3.63亿元、1863户,安徽全省近50%科技企业、49.81%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担保支持,百余户企业在新三板及主板上市,有效服务安徽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据悉,安徽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促进小微主体发展作用,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和服务范围,助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贷投放精准对接,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截至5月末,安徽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3027.85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等各类经营主体23.84万户,支小支农业务金额和户数占比均超过80%,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69%、平均贷款利率4.77%,综合融资成本为5.46%,较上年同期下降0.55个百分点,为服务主体节省融资成本9.61亿元。
安徽积极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要求,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示范效应,共同维护地方社会经济稳定。创新推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银行80%以上的风险得到分散,体系机构通过代偿,累计分散银行信贷风险近300亿元,提高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信心,拓宽了普惠信贷投放边际,惧贷慎贷心理得到缓解,实体经济信贷周转稳定性增强。
为发挥政府资金“放大”作用,安徽有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能。政府性融资担保改变了传统财政主要依靠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融资,通过担保引导撬动更多资金扶持企业,资金量更大、覆盖面更宽。自2006年以来,安徽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以不到600亿元的国有注册资本累计撬动融资担保业务额1.27万亿元,财政杠杆效应突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增加企业利润,带动社会就业。2023年5月末,经营性融资担保业务在保客户支持就业143万人、纳税547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安徽省在争取国家政策方面优势明显,引导外部资金不断流入,再担保公司已累计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开展合作业务3698亿元,获其风险补偿资金6.07亿元、股权投资3.57亿元。2018-2022年,安徽全省累计获得国家担保降费奖补资金13.83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