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境内西北两江贯穿全境,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近年来,该市围绕广东省委统一工作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推进绿美佛山幸福河湖建设,走出一条治水、节水、管水新路径,齐心协力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
理念挂帅 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委主要领导主导推进治水体制改革,按照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的水环境系统性综合治理思路,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佛山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水环境质量大提升,实现由分散治理向一体治理转变。全市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统筹治水、治城、治产,科学规划、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划分北江、西江两大水系以及北江干流流域、西南涌流域、水口水道流域、佛山水道流域、平洲水道流域、顺德水道流域、容桂水道流域、高明河流域、西江干流流域等九大流域。
市政府主要领导推动成立市水环境治理指挥部并任总指挥,各区及时成立水环境治理指挥部,分层次实施。围绕国考和省考断面达标、市考断面消除劣V类、全域消除黑臭水体目标,编制“支涌、干涌、河道、大江”水系概化图实施分层次治理,突出重点,抓住源头,循序推进,优先整治影响重点断面达标的支涌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依次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治理,重点围绕经济发达、产业集聚、人口密集、水网交织的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加大污水管网、入河排污口等整治力度。
着眼大湾区 构筑防汛新体系
推进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市政管网排水能力,有效增加雨水调蓄能力,逐步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立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跟进16个内涝隐患点治理,完成23宗大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完成9宗水闸、9宗堤防、2宗水库共20宗水利工程标准化达标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灌溉用水保障。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和处突能力。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动《佛山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加强高坝山塘、屋顶山塘、山洪灾害点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对水旱灾害防御及防溺水等预警信息发布应用机制。加强防汛物资储备调度管理,定额配备防汛物资。强化“巡堤查险、水库巡查”等专题培训。
新荣誉展现新成效
2019年,佛山市获得“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2022年成为全省第二个实现节水型社会创建全覆盖的地级市,被认定为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
该市严格对标水资源考核制度,按照省水利厅下达的指标任务和节约用水工作要点,将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区,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市区两级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近年来,用水效率持续提升,考核用水效率达到下降8%的考核目标。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 192家节水型企业,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企业的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93.3%;3家卫浴行业、1家洗涤电器行业企业的 8款产品入选2022年度水效领跑者产品名单。市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95.77%,建成区内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率达到 20.1%,4所高校完成节水型高校创建。全市再生水利用量 15902.35万吨,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4%。
打造绿色生态 展示佛山新亮点
坚持绿色民展,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换。各级河长坚持现场调研、一线督导、挂帅整治,近年来清理“四乱”问题24276宗,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44.17万平方米,清理占地面积367.04万平方米;建成碧道399公里,将76个规模较大的完成整改问题变为景观提升亮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覆绿美化、景观提升、文化打造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32条亮点河涌建设。
在合法合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防洪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支持打造绿色低碳的水经济新业态,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江河两岸突出问题历史短板欠账转变为推动佛山绿色发展的水生态优势,开展“水经济”试点,推动水上运动、内河游艇游轮、水文旅文创、水生态修复、节水治污等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禅城南庄龙舟湾水上运动中心、顺德区桂畔湖水韵文旅综合项目、三水白坭文创特色小镇等三个项目被纳入省级重点试点项目,每个区各有2个项目被纳入市级水经济试点。推进100个秀丽湖库建设,打造生态秀美、休闲游憩、防洪排涝等多功能水生态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水生态产品。(佛山市人民政府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