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昨天在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发表了题为《同行天下大道,共筑世界和平》的演讲。他表示,和平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一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然而和平又是如此脆弱和弥足珍贵。追求私利与无视规则是世界和平的突出障碍。中国共产党全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政治解决”等核心主张,在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近期沙特和伊朗“北京和解”,在国际社会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追求私利与无视规则是世界和平的突出障碍
【资料图】
刘建超表示,和平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一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然而和平又是如此脆弱和弥足珍贵。从历史看,战争冲突是人类社会的顽症痼疾。自人类社会出现之日起,战争便作为攫取和维护利益的常用手段同人类社会如影随形,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有关研究显示,如果把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历史长河浓缩成24小时,其中23个小时都处在战争之中。
从现实看,人类并未跳出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周期率。百年变局持续深入演进的背景下,个别国家极力兜售片面“竞争”,实为对抗,国际社会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持续增多,出现体系性、阵营化对抗的风险居高不下。全球范围内求共识、促合作、稳秩序、护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从根源看,追求私利与无视规则是世界和平的突出障碍。“近来,我和我的同事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界人士深入交流。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战争冲突的恐惧、对和平前景的担忧。”刘建超说,战争冲突固然让人害怕,但其背后的根源更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也许有历史的纠葛、力量的失衡、文化的隔阂,但更多的恐怕是对霸权的贪恋、对国际规则的蔑视。
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平基因”,始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刘建超援引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我们每一步行动都要预想将来发生的冲突,那么和平的到来就是奢望。因此,指导所有政治活动的原则就是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与真诚合作。”
他表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和平基因,奠定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和平底色。中国人民自古热爱和平,中华文化向来崇尚和平。中国共产党全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和时代的沧桑巨变中矢志不渝追求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新时代以来,中方先后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
刘建超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政治解决”等核心主张,现在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近期沙特和伊朗的“北京和解”,标志着这两个因历史问题、地缘政治、教派冲突等复杂因素长期对立的中东大国重新迎来和平,也引发连锁反应、在中东地区掀起一轮“和解潮”,在国际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人类社会终能实现持久祥和、安宁与繁荣
“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心中有光,和平的脚步就不可阻挡。”围绕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刘建超提出了三点建议:
我们应立足共同发展,筑牢和平的物质之基。我们应该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南北合作,深化南南合作,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反对各行其是,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
我们应着眼普遍安全,打造和平的安全之翼。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对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理念,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
我们应推动文明互鉴,夯实和平的文明之本。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构建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和谐共生的世界文明新格局;反对文明隔阂、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反对以文明差异制造冲突、挑起争端。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虽然当前世界和平仍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攀其高而望其远,俯其微而务其实,不断坚定和平的信念,扬起和平的风帆,播撒和平的种子,那么和平之光终将普照大地,人类社会终能实现持久祥和、安宁与繁荣。”刘建超总结道。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