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观象】

光明日报记者 荣池

十数米长的玻璃展柜中,1667块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木刻原版依次陈列,其上的精细纹理与精美图案清晰可见。样式繁多的家具、古朴雅致的器物、鲜活生动的人物……将这些局部细节通过繁复的印制工艺进行重新组合,便成就了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的巅峰之作——木版水印绢本《韩熙载夜宴图》。


【资料图】

荣宝斋木版水印绢本《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近期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以三大板块呈现百余件作品,不仅系统梳理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发展历程,深度展现了木版水印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木版水印绢本《韩熙载夜宴图》印版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也是运用印刷技术进行图像复制与生产的先行者。中国雕版印刷术自隋唐起便运用于出版物的刊印中,至宋代形成三大出版系统。明代更是中国古代出版业的鼎盛时期,不论是出版物的数量还是种类均达到空前水平。”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陈琦介绍,1896年,民族品牌荣宝斋设立“帖套作”机构,以雕版技艺印制信笺、书籍,由此逐渐形成以套版印制大幅书画作品的独特技艺,名为“木版水印”,在纸本与绢本经典名作的复制上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水准。此次展览首次将刊印于1979年的绢本《韩熙载夜宴图》和相应印版合璧展出,希望在呈现精彩作品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其背后复杂的技术原理和工匠精神。

展厅内,木版水印绢本《韩熙载夜宴图》前人头攒动,观众正聚精会神地在展柜里寻找与画面相对应的木刻原版。“早就了解这一名作的内容,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展陈方式,绢本作品复刻技艺的复杂程度让人震撼。”前来观展的肖女士发出感叹。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的印制历时20年,由于画中人物、场景极其丰富,需要印制者对画面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准把握每个人物及各类细节的特点。刻版名家张延洲为了表现出原作的笔墨情趣,运用如划刀、劈刀、崩刀等雕刻手法,以刀代笔,在坚硬的黄杨木上还原出线条的韵味,可谓巧夺天工。同时,为了印制出堪比原作的作品,技师孙连旺经过反复实验,最终选择了“轻蹾法”,用以棉布扎成的小球把印在丝绢上的矿物质色反复往下蹾,让色彩均匀渗透,从而解决了矿物质色不易在丝绢上着色的难题,使画面色彩厚重、沉稳。《韩熙载夜宴图》的成功印制促进了木版水印技艺的发展,在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表现诗人王昌龄与诗友们雅集场面的《文苑图》中,人物衣纹曲折中见流畅,圆润中具轻重,是典型的“战笔描”。为了表现线条的遒劲效果,印制者采用刷、掸等方法使人物形神兼备,画面层次丰富。在《兰亭修禊图》的印制过程中,李伯实技师负责勾描分色,孙日晓技师负责雕版,单凤池技师负责印刷,最终填补了在生宣纸上印制青绿山水人物画的历史空白。《簪花仕女图》的印制历时三年完成,雕版共三百一十八套,被专家称为“史无前例的壮举”。从勾描到刻版,从印刷到装裱,每一个步骤都凝结着一代代匠人的辛勤耕耘与不懈求索。展厅一角,专门设置的雕版印刷环节再现场景,立体呈现了作品的印制过程,让观众透过琳琅满目的工具与材料了解烦琐而严谨的印制步骤,感受手艺的温度。

吹口弦(版画)黄永玉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对中国版画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黄永玉来到荣宝斋学习木版水印技艺,并创作了中国现代水印木刻经典之作《阿诗玛》组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也曾在50年代派夏子颐、张玉忠两位教师北上学习,将木版水印技艺带回学校,并设立紫竹斋进行教学。可以说,中国现代水印木刻艺术是千年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延续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版画领域极具文化特质与思想内涵的艺术样式。吴凡的《蒲公英》构图简洁、充满童趣;古元的《玉带桥》色彩对比强烈,既营造出夏日荷塘的宁静氛围,又不乏生命的蓬勃之力;阿鸽的《三月》以明快的线条与色块组合塑造出娴静优雅的人物形象……纵览老一辈版画名家的水印木刻经典作品不难发现,强烈的民族属性与地域特征是其显著的共性。版画家们一方面从传统木刻中汲取养分,一方面吸纳西方套色木刻及日本彩色木版画技艺,最终形成面貌多元的现代水印木刻创作格局,如以表现江南水乡为特色的江浙水印木刻,以白山黑水、冰雪景色为主题的北大荒水印木刻,以及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四川水印木刻等。

双峰图(版画)陈琦

近年来,水印木刻创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艺术家们从个体经验出发,尝试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当代社会发展进行深度思考与视觉呈现。其中既有对水印木刻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有对水印木刻表现力的探索,还不乏从材料物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艺术实验。陈琦的《双峰图》、方利民的《黄金周》、应金飞的《风骨峭峻遗尘埃》、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等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静静的黎明(版画)赵海鹏

黄色花瓶(版画)广军

黄山组画之二·仙蓬莱(版画)赵宗藻

秋之诗(版画)连卓奇

“年轻一代艺术家在观念与技术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他们继承传统,锐意创新,试图在东西方文化中寻得一个支点,并借助各类现代技术手段创作出更具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水印木刻作品。”正如陈琦所言,透过古今佳作,我们似乎能够触碰到一条接续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脉络,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智慧与美学观念,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也必将生生不息,延绵永续。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2日 09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