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医疗第167篇原创作品
相比较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升级是革命性的。具备通用、可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的大语言模型,毫无疑问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是最佳的落地场景。
2023年,不仅科技巨头在布局大语言模型,众多细分领域的企业也在研发垂直类产品。2023年6月28日,叮当健康基于在医药领域的多年积累,研发并发布了叮当HealthGPT,并首推基于此研发的应用型医药AI产品——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且已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模拟考试。
(资料图片)
场景应用型产品的产品让产品更加容易落地,叮当HealthGPT的推出让市场兴奋,不过叮当健康的现实挑战在于商业化,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能够增加叮当健康的营收吗?
01
宣传效果大于应用?
2022年,在多次交表后,叮当健康终于登陆港交所,迎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不过,这一年叮当健康的业绩并不出彩,在这一年叮当健康营收43.29亿元,同比增长约17.7%,不过对应的亏损也在加剧,扩大至28.42亿元,同比增长约77.8%,2018年到2022年累计亏损约58亿元。
毫无疑问,上市并未解决叮当健康的经营问题,市场对于叮当健康的印象也还停留于“烧钱换市场”阶段。截至6月29日,叮当健康的股价仅为2.95港元,相比较12港元发行价大幅下滑。尽管登陆了港交所,叮当健康依然需要进一步证明自身价值。
尽管营收保持高速增长,不过营收增长率却在下滑。2019年到2022年,叮当健康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18.19%、74.71%、65.07%和17.68%,可见短时间内叮当健康难以从营收上实现突破。
业绩之外,企业同样有其他手段提振市场信心,比如“讲故事”。比如,在2022年大幅度裁员的妙健康,在业绩无力后,先后讲了“慢病管理+风险保障+就医服务”的故事,并且押宝数字疗法这样的新技术,也曾一度吸引市场的高度关注。
与妙健康不同,亏损严重的叮当健康成功登陆港交所,尽管4.02亿港元的金额相对以往融资并不多,但也成功“续命”。不过,叮当健康需要新的故事,需要重新吸引市场的关注。不过,在考验商业化的时代,单纯的故事已经难以打动资本市场。
2023年6月28日,叮当健康发布了叮当HealthGPT,并基于此研发的应用型医药AI产品——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尽管没有第一时间赶上ChatGPT的风口,不过在大语言模型风势渐起之时,叮当HealthGPT也可以算成功赶上风口。
△叮当HealthGPT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叮当健康仅有20名全职医生和72名兼职医生,更多的医疗服务依靠第三方机构的八百多名提供医疗服务。在2020年已经拥有超27万名医生的微医,叮当健康的医生资源可以说少得可怜。
叮当健康表示,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已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模拟考试,并不断升级调优。作为超级大脑,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可以高效地调度和分析数据资源,构建交互思考能力,来帮助药师、营养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以AI赋能于药师、营养师的方式,在服务百姓健康的过程中,实现“信任”、“经验”和“技术”、“效率”之间的平衡。
全国累计在有效期内的执业药师人数为70.95万人,不过资源流转却不畅,导致像叮当健康这样的机构缺少相对应的能力;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尚有400万的营养师人才缺口。从效果上看,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产品可以弥补叮当健康医生资源的不足。
不过,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互联网销售处方药,必须有审核处方的环节。可见无论从监管上,还是在责任上,叮当药师、营养师AI助手并不能弥补叮当健康医生资源的缺失。
人工智能在大语言学习上效果明显但并不少见,早在2017年,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就已经顺利通过医师考试。叮当健康通过“模拟考试”目前看来似乎只能看作市场炒作,想要落地依然要通过监管的考核。
02
技术转变,难以缓解流量困扰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初期由于其线上问诊以及医药电商的便利性备受资本市场的追捧,不过伴随着需求回归,互联网医疗的热度已经大幅度退却。
对于叮当健康来说,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业绩。医药电商的销售额公式是“销售额=流量×转换率×客单价”,流量是医药电商的基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之所以后发先至,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母公司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规模以及用户黏性,在母公司的流量扶持以及品牌积累帮助下,很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叮当快药
截至2022年底,叮当健康累计自有平台注册用户达到3750万人,接近4千万的注册用户看似不小,但是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这样的医药电商相比依然十分弱小。自身用户量有限,缺乏母公司供养的叮当健康,在流量获取上有众多困扰:
虽然有实体的药店和医疗人员,但用户更多是通过线上渠道获取医疗健康服务,需要吸引更多的线上用户。 叮当健康在推广和营销方面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 叮当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需要拓展更多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叮当健康的用户群体相对较窄,需要扩大用户群体,提高市场份额。对于叮当健康来说,当前最大问题或许就是流量成本高昂,毛利低,同质化严重造成忠诚度低,复购率低等常见的电商难题。
为了获取流量,在线下布局药店外,叮当健康也在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团和饿了么。自从2018年在第三方平台合作后,很快第三方线上平台收入就完成了对自营线上平台的赶超。不过,不管是自营线上平台还是第三方线上平台,叮当健康的毛利率都在持续下滑。
不止如此,高度依赖第三方线上平台的叮当健康,需要支付的佣金也在增加,在2021年这一数据就已经接近1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在与美团卖药的合作更像是花钱培养竞争对手,拥有海量用户、骑手和药店资源的美团买药,正在快速收割即时买药的市场份额,未来或许会反噬叮当健康的业务。
△美团买药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叮当健康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亿元,尽管完成了上市融资,但相比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3.53亿元。2021年和2022年,叮当健康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8.348亿元和9.082亿元,按照叮当健康的资金情况,维持以往投入都存在压力,又如何与巨头们竞争呢?
叮当HealthGPT并不能增加叮当健康的流量困境,不过或许能为叮当健康打通新的通道,比如TOB的道路,又或者健康管理。同样在港交所上市的健康管理企业智云健康,在2023年基于人工智能发布了众多健康管理产品。未来在健康管理领域,健康管理的核心又在技术。叮当HealthGPT产品的推出,会加强叮当健康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健康管理是个红海市场,叮当健康能够演绎出不同的剧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