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也就是指秋天到了,这是以前民间对立秋的解释,因为过去传统认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是一年四季的分界点,比如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立夏是夏季的开始,而立秋则是秋季的开始了。

而且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古人还把立秋分为“公母”,即它和动物一样也是有公母之分的。另外在民间还有着“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这里的爽是指凉爽,而“凶”则是指非常的炎热。

因此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是属于公秋,那就立秋后很快不热了,天气会比较的凉爽。但如果是母秋的话,立秋以后还是会比较闷热的。


(资料图片)

那公秋和母秋是如何区分的呢?今年是哪天立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之所以古人把立秋也分为公母,这主要是受到古代阴阳平衡理论的影响,这也是源自古人的自然观。

早期的古人通过不断的观察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就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其中有不少现象之间就是有关联的,并且还是对立的关系,比如天地、日月、寒暑、男女等,因此就用哲学的思想进行解释,然后就归纳出了“阴阳”的概念。

看似简单的阴阳理论,实际上却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比如在古代的医学家们就将阴阳学说广泛的运用于中医中。

而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又是和历法有关联的,因此对于立秋进行细分,也就有了“公秋”和“母秋”的区别了。

而在民间关于立秋的公母之分,也是有不同的说法,大致概括起来就是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根据立秋在农历的月份不同来区分。

众所周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当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就迎来了立秋节气。

由于二十四节气又是按照阳历来计算的,因此它在阳历的时间基本每年都是固定的,即在每年的8月7或8日。

但是在我国古代盛行用农历来纪录时间,而立秋在农历的时间波动就比较大了,有的年份是在6月份,有的年份则推迟到7月份了。

因此古人就认为,如果立秋是在农历六月份,那么就是“公秋”;而是在农历七月立秋,则是属于“母秋”了。

按照这种说法来看的话,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农历是六月二十二日,因此它就是“公秋”,根据老祖宗的说法,“公秋爽”,即立秋以后天气不会太热,很快就会变得凉快了。

第二种说法:立秋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

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早上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这也是古人发现的规律,认为如果是在上午立秋就是“公秋”,那么立秋后天气就不会太热,会很凉爽。而是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立秋,这就是属于“母秋”了。

要知道立秋以后容易出现“秋老虎”,而且这个秋老虎还不一般,是“母老虎”,可见它的厉害之处,所以就会很热。

以此看的话,今年是在8月8日2:22:41立秋,也就是在凌晨的时候立秋,这个也是属于“公秋”哦!

第三种说法是看立秋是当天是单数还是偶数。

前面也说了,古人把世间万物都是可以用阴阳理论来划分的,像数字也是有阴阳之分,其中单数是阳数,而双数是阴数,这样阴阳相合才能连续。

因此立秋在农历的日子如果当天是单数,那就是“公秋”;反之,如果这天是“双数”,那就是“母秋”。

而今年立秋的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日”为双数,因此根据这种说法来看,今年又毫无疑问是“母秋”。这种说法就和上面所说的两种说法是完全不同的了,看来说法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但多数认为立秋公母的区分是看月份,这也是得到一些专家的认可的。而且在民间还有“六月秋,便罢休;七月秋,热到头”的说法,指立秋如果在农历六月,天气很快就凉了;如果在农历七月,天气将持续炎热很长时间,而且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立秋的时间不同,不仅可以预测立秋后热不热,甚至还能预测当年粮食的收成好坏。

在民间就有:“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五谷尽收”等说法。

而它们也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是值得参考的。但非常不巧的是今年就是六月立秋,希望今年的农民都能迎来丰收吧。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靠谱?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