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忠臣志士,封建社会时期有许多流芳千古的的忠臣,如为秦朝守长城30年的蒙恬;汉朝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的苏武;明朝的第一忠臣于谦;清朝抬棺出征的左宗棠等。上千年的封建社会,真正做到忠臣、清廉的人却寥寥无几。在封建社会时期,其官僚体系无不是腐败不堪。在《儒林外史》中王守仁的一句话说明了古代官场的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仅仅是古代官吏贪污,甚至许多帝王为能够"驾驭"臣子,还纵容下属贪污,最为典型的便是清朝的乾隆帝与和珅。

在古代官场,真正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很少,在贪污腐败的大环境下,能够不随波逐流,着实令人敬佩。唐朝时期,曾有一位忠臣太过于清贫,皇帝嫌他一尘不染,清慎太过,于是密令他:多少可以贪点,即使不收钱财,小礼物还是可以收一点。

此人便是中唐著名贤相陆贽。陆贽忠君爱国,他对唐德宗可谓是"不离不弃"。泾原兵变发生后,陆贽跟随德宗可谓是四处躲逃,在最艰难的时期,德宗无论走到哪里,陆贽一定是伴随左右。在去往梁州、洋州的路上,德宗曾与陆贽走散,大概过了一夜,陆贽仍未到来,德宗为此震惊忧愁,甚至还因此落泪,下令能找到陆贽的人赏赐一千金。陆贽后来与德宗重聚,德宗非常高兴。陆贽虽然得到唐德宗极大的恩宠和知遇,却一直没有出任过宰相之职。

贞元八年,窦参被免去宰相之位,陆贽正式出任宰相。他在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而当时唐朝的社会矛盾神话,王朝近乎于崩溃,陆贽扶大厦之将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为朝廷除了许多善策,使得原本摇摇欲坠的唐朝得以转危为安。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并且嫉恶如仇,这为他树立了不少的敌人。陆贽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北宋的苏轼曾评价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陆贽为官清廉,同时也非常痛恨腐败贪污之人,当时寿州刺史张镒与陆贽交好,并赠钱财给陆贽,可陆贽不肯接受,最终只收下一串茶叶。在担任宰相期间,陆贽与地方的藩镇官员时常都有来往,并且是一尘不染。唐德宗听闻此事后,担心不收钱财礼物会妨碍正常的公务,于是嫌陆贽"清慎太过",一尘不染。事后,唐德宗命翰林学士顾少林连口传密旨:多少可以贪点,即使不收钱财,小礼物还是可以收一点的。

陆贽的一生都是为国为民,可他的政治遭遇却非常不理想,其才能也没有完全得以施展。不仅如此,唐德宗后来还经常猜忌陆贽,甚至还因听信谗言想杀掉陆贽,若不是有人为陆贽分辩,或已经被德宗杀害,最终免死降为忠州别驾。德宗后来渐渐思念陆贽,即便如此仍对他有记恨,一直不肯授任。陆贽最终的结局也非常凄惨,他在忠州十年常常闭不出户,直到唐德宗去世也没有召回任命。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可诏书还没到达陆贽的住所,陆贽便已经逝世了。

在唐朝,陆贽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但他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却非常的高。清朝康熙六十一年,陆贽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仅从唐德宗劝陆贽贪污的事情,便可以看出唐朝的"气数"已尽。唐朝当时已经由盛而衰,陆贽力挽狂澜,可还是难以挽救唐王朝。帝王对待忠臣尚且如此,无异于自毁长城,王朝也很难长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