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听力残缺的“蜗牛宝宝”,今天在全市青少年展演舞台上放声歌唱
采访对象供图
虽然他们要戴着人工耳蜗,才能听见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同样能站上舞台歌唱;虽然有的小伙伴怎么也没有办法把高音唱到该到达的高度,但在台下所有人听来,那仍是最动人的童音。今天下午,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群由上海听障儿童组成的“蜗牛宝宝”合唱团登上了2023“童声嘹亮”青少年最美童声“七·一”合唱专场展演的舞台,在《听我说谢谢你》的歌声中,展现自信的笑容。
4年前,“蜗牛宝宝”合唱团由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共同发起,面向听障儿童免费开展教学。合唱团取名“蜗牛”,是因为蜗牛天生没有耳朵,就像听障儿童先天听力损失;蜗牛的触角像两个天线,代表听障孩子的两个耳朵;蜗牛的壳则很像音乐符号,老师们希望,音乐让听障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享受唱歌的愉悦,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懂得声音的力量。
平日里,乐队指挥陈慧是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的一名老师,从2019年和“蜗牛宝宝”结缘后,她每周六都会来到位于浦东的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音乐时光。“虽然有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但他们的表达欲很强,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就被他们的可爱打动了。”陈慧说,从此,她就开始和专业语训老师一起,拉着小蜗牛们一步步走入音乐世界。
陈慧说,虽然参加合唱团前,在助听器材的辅助和老师的语言训练下,绝大部分孩子语言沟通无碍,但是唱歌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康复中心语训老师仇宏霄介绍,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他们能够接收的音频高度也不同。此外,人工耳蜗设备传出的声音,也会受到电流等杂音的干扰,判断音高音低对孩子们来说,格外困难。陈慧坦言,大家也从来没有教过听障孩子唱歌,很多方法也是在排练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比如,她会让孩子们感受大笑时嘴角眉梢都上扬的表情,想象着要把音高也“提起来”。
又比如,一次上课时,窗外响起嘹亮的防空警报,常人觉得刺耳的声音,在陈慧看来是听障孩子难得的“教材”,她在钢琴键盘敲击出音阶,让孩子们辨别哪个音阶可以和防空警报大致相似。在排练《听我说谢谢你》时,孩子们始终搞不清,“听我说”三个字的节奏,陈慧手把手教孩子们打拍子控制,“看,就这么简单,一开一合,两个音就没有了。”
“淇淇刚来的时候才中班,小小一只,走路还不太稳,但是她听力损伤程度比较轻,我们一放音乐,她就会跟着律动”“领唱的小羽不是很外向的那个孩子,但是你看得出她很要强,老师上课教的内容,她会回去一遍遍反复练习……”舞台上的孩子们最小的读幼儿园中班,最大的读小学四年级,高高矮矮排成两条弧线。回望一批批孩子的成长,老师们颇为感慨。“唱歌和言语治疗有重合的部分,对孩子们提升听能也有很大的帮助。”仇宏霄说。
“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小蜗牛一样,虽然背着沉重的包袱,迈着艰难的步履,却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上爬。”陈慧说。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