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把见过世面等同于,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甚至是拥有多少财富。

这不过是表象,见世面不单单是“见过”就够了,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会把看过的风景、遇过的人、处过的事,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关于争论


(资料图)

周国平说: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那些见过世面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他们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急着反驳别人,也不会带着偏见去评价他人。

相反的,他们能理解更多不同的人和事,并予以尊重。

庄子和惠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魏国的大官。

庄子搞不懂惠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做官。在庄子看来,做官就是戴上了黄金枷锁,虽然有权有势,但人生不自由灵魂不逍遥。

惠子也看不懂庄子,穷得穿不起裤子,腰带都只能用草绳,鞋子露出五个脚趾,吃不起饭,如何能逍遥。

但无论两人有多大分歧,也没有因此绝交,而是成了一对惺惺相惜的至交。

见过世面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也没有容不下的人。他们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也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当你真正看过了世界,体会到天地的无垠,你会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活法。

关于身份感

一个人见识得多了,了解得多了,就会发现:你引以为傲的“身份”,是很“虚”的。

只有目光短浅,盯着眼前四角天空的人,才会生出莫名的优越感。

曾国藩当年从湖南考中进士,到京城做官,也是一身傲气,看不起别人。他从小耳濡目染,觉得读书做官,谋取富贵是天经地义。

直到认识了大儒唐鉴,才开始明白读书的最终目的,居然不是做大官。在翰林院和别人聊天,一开口才知道自己的视野之狭窄,境界之低劣。

至此,曾国藩才真正放下骄傲,谦虚向学,修身明理,从而脱胎换骨。

骄傲源自浅薄,狂妄源于无知。

见过更大的世界的人,往往更谦逊;见过的东西越多,反而越朴素。

正是因为看见了更真实的生活,知道了美好,也知道了不美好,才能放下身份感,谦逊低调,温润儒雅,对待任何人都不会有半分不恭。

关于欲望

这个时代,人们太容易被低级欲望俘获。疯狂买买买、追剧至天明……有多少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陷入低级欲望的陷阱。

清华大学在举办110周年校庆时,曾有一张照片上了热搜。照片里,这个西装笔直,脚踏破旧自行车的人,是连续12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

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功成名就的人,代步工具却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他不是没有钱,只是把常人对于低级欲望的执念化作了对学术的追求罢了。

低级的欲望是消耗,高级的欲望是自律,顶级的欲望是煎熬。

当你挣脱了低级欲望的桎梏,用长期主义来充实自己,物质极简,精神丰盈,才是真正的“见过大世面”。

关于低谷

人生并非坦途,高峰有时,低谷亦有时。顺境时志得意满,逆境时堕落沉沦,这样的人永远是生活的弱者。

一个人跌倒再爬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从至高处落到最低谷,还能不沉沦、不放弃,甚至走得更远,这才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抗战期间,梁实秋在重庆避难,他把处所命名“雅舍”。

别以为“雅舍”是多么高雅舒适的地方,其实墙是竹篾墙,有窗无玻璃,大雨滂沱时一片狼藉,北风萧瑟的寒夜就更难捱。屋内蚊鼠横行,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

雅舍环境虽不如人意,他却看书喝茶,赏花赏景,把艰苦的生活过成了“世外桃源”。

一个人看过世间无常,便修得了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

境随心转,随遇而安。什么叫见世面?就是能扛事,就是能高处也能低就。

END

推荐阅读▼

正确的思维方式,将助你快速成长 更多原创知识, 强烈推荐关注下方公众号“姿势要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