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网传“北京一名导游带团游览途中因中暑去世”。记者多方核实后了解到,此事发生在7月2日,去世导游姓龚,年仅48岁。

这位龚姓导游是一名北京地接导游,7月2日,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资料图片)

据了解,这位龚姓导游此前为专职出境领队,“走北欧线的”,是家里独子,父母均年事已高。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成为地接导游。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导游以前曾经是竹园国旅的一名领队,后来从该旅行社离职。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北京市应急局介绍,7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近期北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绍兴入夏出现多例

据了解,6月初以来,绍兴医院已收治多名热射病患者。

6月28日,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接诊了该医院今年第一例因户外活动而导致的热射病病例。“下午3点左右送到的,是一名45岁的女性,在户外除草时中暑。”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游晖说,该患者体温最高时有41.4℃,处于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状态,“经抢救治疗后体温回归正常,生命体征稳定,但还要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呼吸机支持及监护治疗。”

6月29日中午,绍兴市人民医院也急诊了一例热射病患者。今年60岁的李大叔,在29日中午因突发意识不清伴高热,被工友发现后送进了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急诊科抢救室,医护人员为其测体温,发现体温已升至42℃,意识不清,并有烦躁、呕吐现象。

经医生诊断,李大叔为热射病!这也是今年医院收治的第一位热射病患者。考虑到李大叔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有插管指征,医生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并给予补液支持降温等治疗,随后收住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观察,目前尚未脱离危险。

6月中旬,绍兴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今年第一例因户外活动而导致的热射病例。钱清街道枢里村66周岁的吴大爷在户外散步回来后出现了头晕、大汗、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情况,家人赶忙拨打120把他送至医院急救。

“患者送到医院的时候体温高达41.2℃,心率超过180次/分,血压只有71/50mmHg,血氧饱和度也只有90%,处于休克状态。”绍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沈超告诉记者,他们怀疑老人是热射病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便立刻联合多科室医生进行抢救。“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得亏老人的家人及时送医,迟送来一会儿,后果将不堪设想。“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信息显示,今年6月初以来,我市已发生多起高温中暑事件,其中一部分为重症中暑病例,建筑工人等户外作业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老年人也占有一定比例。“每年7月和8月,是热射病的高发期,大家务必做好防暑。”该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科长李明提醒。

据悉,中暑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其中,重度便是我们说的热射病,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而预防热射病,首先就是要预防中暑。绍兴市中心医院医生沈超建议,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作业的人,需要饮用带有咸味的盐水来补充电解质,并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至阴凉区域休息降温。

“若你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了出汗、口渴、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以及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就要当心可能中暑了。”沈超说,一旦发现自己中暑了,需要停止活动,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饮用含盐饮料,防止体内电解质紊乱,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来源:越牛新闻、北京新闻广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