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专干袁向芳(右二)正上门对小浩(左一)近况进行回访 记者黄君 摄
6月21日,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红明农贸市场内,一名小伙正将隔壁摊位所剩不多的猪肉拿到自己摊位帮忙售卖。“最近生意不错,听说你要结婚了,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要和我们说。”走近猪肉摊,三门坡镇禁毒专干袁向芳热情地和小伙打着招呼,询问近况。
原来,这小伙是袁向芳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一对一”帮教对象小浩(化名)。从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戒断人员,到日销600斤猪肉的猪肉摊老板,这样的转变,小浩及其家人打心里感谢三门坡镇禁毒专干及相关工作人员给予的暖心帮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日,记者跟随袁向芳,走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一对一”帮教对象小浩家进行回访。
禁毒专干精准帮扶 昔日浪子迷途知返
见到小浩时,日头正盛,他正在将最后一点猪肉卖给客户。
从他自信的眼神和专业的谈吐中,很难想象他曾是一名吸毒者。
时间回到2016年,年轻气盛的小浩想出外闯荡一番事业,便独自一人前往广州,后在某工地干活。彼时刚满24岁的他因好奇受朋友影响开始吸食毒品,自从吸食毒品后,小浩变得不愿与他人沟通,无心工作,经济更是变得拮据。
后来,因吸食毒品,小浩于2016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被海口市公安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2019年4月15日,小浩从戒毒所出来,便进行社区康复。
因曾经的吸毒史令他自卑、缺乏自信,所以一开始的小浩很抗拒社管工作,甚至是防备禁毒专干,禁毒专干也时常联系不上他,为此,禁毒专干们便不定时往他家去,从生活到情感,逐步帮助他、开解他,此后,小浩逐渐对大家敞开了心扉。
“由于年少轻狂,分不清好坏,就沾染上了毒品,幸好碰到了芳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小浩感叹道:“禁毒专干们像朋友一样帮助我、开导我,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此后,小浩开始主动配合尿检、毛发检测等工作,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禁毒专干的努力让我明白他们是真的想帮助我,我心里真的很感激,现在我不管在哪里,只要他们一个电话,我就要赶回来,必须配合他们工作。”小浩说。
家里建起3层小楼 开上心仪小轿车
袁向芳告诉记者,小浩是她参加工作帮扶的第一个人。自开展帮扶以来,小浩变化很大。“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他的精神和状态都很不好,甚至一度抑郁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现在小浩整个人容光焕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大家都很为他感到开心。”袁向芳说。
禁毒专干的帮助使小浩的生活逐步走向正轨,但因其没有一技之长、学历低,小浩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
“你爸年纪大了,需要帮助,为什么不在家帮他?”当时,袁向芳的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小浩。这个建议,像是打通了小浩的任督二脉。小浩很快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显得非常高兴。
刚开始,每天都要凌晨三点起床去市场卖猪肉,但因为不懂怎么与客户交流,他时常卖得没有父亲那么快。于是父亲便手把手地教他,从怎么选猪到怎么卖猪,不遗余力。经过不断积累经验,小浩的猪肉越卖越好。
“我们现在每天能卖600斤左右的猪肉,差不多就是2头猪,排骨卖得最好。”说起卖猪肉,小浩滔滔不绝。
袁向芳告诉记者说:“镇上的居民,现在如果不提前预订,都不一定能买不到他的猪肉呢。”
不仅如此,小浩还会帮助附近在家待业的村民,将其带到摊位上一起卖猪肉,让更多村民有业可就。
小浩说:“感谢禁毒专干在黑暗时刻及时地拉了我一把,让我重拾信心,从毒品的阴影下走出来,能够生活在阳光下。”
现在,小浩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庭年收入达40万元,建起了3层小楼,还买了辆自己心仪的小轿车。
推出就业帮扶举措 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创业
小浩的成功创业,只是三门坡镇禁毒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琼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和宽介绍,为进一步关爱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全力巩固戒毒康复成效,琼山区委政法委积极创新推出“润心助创”项目、链接资源开展就业推荐、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等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新举措,全力打通戒毒康复人员创业“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加大禁毒宣传教育,营造更加浓厚的禁毒宣传舆论氛围,三门坡镇不定时组织镇禁毒办、三门坡派出所等各部门,走进校园、企业、村里等地,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通过禁毒宣传活动,群众了解毒品危害,增强防毒、识毒、拒毒能力,自觉远离毒品,禁毒知识也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据统计,截至6月21日,在三门坡镇像小浩一样成功就业的社会面涉毒人员还有很多,在禁毒专干的一对一指导、帮扶下,已有436名涉毒人员(含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就业率超过90%,其中社戒社康就业人数12人,社戒社康就业率超过100%,管控帮教成效显著。